|
掘金大数据,助推“互联网+”掘金大数据,助推“互联网+” 5月25日-27日,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贵阳召开。据报道,25日至26日参会人数已超过3万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易观总裁刘怡等行业精英皆出席了本会。 作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受邀出席数博会并荣获明星企业奖,同时发布了用于描绘移动用户行为画像的新产品——“易观广告万像“!巨头们的热情,以及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都在昭示大数据产业的巨大潜力,这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又一落地。
易观展位
数据成为新能源 万里迢迢,从全球各地飞赴贵阳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都是大数据“金矿”的生产者、冶炼者和受益者。 在Facebook上,每天会产生100亿条消息、45亿次“喜欢”按钮点击和3.5亿张新图片。微信的月度用户高达7.6亿。阿里旗下的天猫2015年双十一交易额超过了912亿元,产生了近5亿个快递包裹。 根据预测,2013年人类产生、复制和消费的数据量达到4.4ZB。而到2020年,数据量将增长10倍,达到44ZB。 手握海量电商数据的马云相信,“阿里最值钱的是数据”。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像工业革命时代的能源是煤炭、石油,电力革命时代的能源是电力,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当然就成为了生产资料和能量来源。 大数据已经在商业上落地变现,借助大数据技术,Facebook可以了解用户的位置、朋友、喜好等信息,准确地预测用户的个性与品质这种高度敏感的信息。而受到假货困扰的阿里巴巴,则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打假。 在国内,BAT不仅仅把大数据技术用于完善自身业务,还对外开放大数据能力,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预测,“未来3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马云还在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中表示,全球化、农村经济和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阿里未来十年的发展大方向,并表示将不惜一切投入发展数据技术,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 对大数据的开采、冶炼和应用,改变的不仅仅是商业社会,其应用领域还延伸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等。 比如,浙江省交通厅和阿里云组成联合研发小组,尝试用大数据的手段,预测出未来1小时内各个路段的车速和道路拥堵情况。贵州省气象部门将通过开展“气象+消费”研究,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商家精准营销提供助力。 因此,大数据将是一场上下联动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大数据流转不但可以打通各类企业、促进企业升级,而且有助于实时反应用户需求,促进企业科学决策。”易观总裁刘怡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他认为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改造的基础,“很多传统企业的数据部门级别在提升,很多传统企业的电商部门在增加数据职能或者被数据部门合并。”
聚焦大数据 易观助推“互联网+”落地 颇为有趣的是,大数据成为新能源和“互联网+”国家战略两大业内共识,其首倡者都是易观于揚。 2012年于揚率先提出“互联网+”的概念,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于揚进一步提出“数据是企业新能源”的概念,并指出未来没有数据化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于揚表示,企业正在成为数字机器,大数据将会是企业的新能源。 关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关系,于揚有过精妙的论述:“今天说到互联网思维,其实不存在互联网思维,存在生产力思维。生产力是一个口号,在蒸汽时代就是蒸汽机思维,在电力时代就是电力思维,互联网时代就是互联网思维。未v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大数据企业,如果不是大数据企业,这个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再往前看,所有的企业都会是AI推动的企业,就好像我们曾经的企业都是电力来赋能的企业”。 互联网战略是宏大目标,而大数据则是助推目标落地的动力支撑。既然看到了风口,于揚就开始顺势而为,推动易观国家转型为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总裁刘怡表示,总体上,大数据对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增收、节支、提效、避险。大数据企业在帮助传统企业一一做示范、搭系统、提供数据,帮助这些龙头传统企业升级,进而带动行业标准升级、注入新的能量。 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先锋队,易观推出了许多大数据产品。据其官网显示,截止到2016年1月,易观累计装机覆盖量达到了7.5亿,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到1.5亿,一共监测了将近70万个app。 在获得大量数据之后,易观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提炼、分析,输出有价值的数据产品,为企业监测、诊断、赋能。“就好比我们去医院进行体检,发现身体温度高了,做诊断是扁桃体发炎还是肺炎,是打针还是要吃药。易观是围绕数字产品,数字用户帮企业提供评测,帮企业诊断存在的问题,告诉企业,如何通过数据来解决今天的问题,比如用户流失的问题,忠诚度的问题,交叉销售的问题。” 三年前,于揚是“互联网+”战略的首倡者,今天,于揚带领的易观,将成为掘金大数据产业、助推“互联网+”战略落地的加油站和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