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研讨会第六次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召开。
本次会议聚焦数字经济基本概念及研究框架,畅谈融合发展、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讨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路径;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思路创新及安全保障措施。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实践是领先的,理论创新需求迫切,机遇应及时把握。新的形态下,产业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各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倡导数字伦理、探寻数字文明,联合政、产、学、研、用等社会力量,不断的提炼数字经济的发展理论,持续的推动数字经济的实践,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本次系列讨论会的核心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易靖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市场项目拓展部处长杨超、加拿大北美区块链基金会主席覃文延、瑞友科技区块链研究院院长朱玮、人民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副主任赵江河、朗新科技集团副总裁何小朝、润泽科技周超男、书生集团董事长王东临、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张羽舒、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胡艳凤、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总监陈博等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主要观点如下:
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研究要分为三个阶段:框架研究阶段、子项研究、重点工程示范;2、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框架分为以下个层次,物理层、软件层、数据层、应用层、(专家讨论后表示还应包括:价值层、治理层、安全层);3、数字孪生+区块链,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模式广泛;4、是否要增加数据库、数字货币(高校范围内示范研究)的示范工程,需要再次讨论;5、要进行理论创新,确立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的学术地位。
1、中国有大量的研发力量、市场空间巨大、焦点碰撞最激烈,区块链将推动学科融合发展;2、传统产业上链的切实路径,“物--数--链”, 未来数字资产将远远大于物理资产;3、产业互联网的生产环节中,一定要形成价值互联网;5、未来的资产不在保存在银行的层层安保的中央机房里,而是无处不在任意撒到网络空间中,每一个一份,人人都可以访问和“拥有”。
1、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的质量基础、表现形式是什么?数字化认证,万物与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真假、优劣评定如何考量?3、标准、计量、认证,应在数字经济时代有独立的表达;
1、制造业的数字转型,新动能就是新型制造业,但案例甚少,成功的更少;2、数字货币政策研究,比特币模式不适合做数字货币,因为量有限,或导致通货紧缩;3、制造业的转型主要关注成本控制、和风控。需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还值得转型吗?4、数字货币与宏观经济的结合,区块链与银行的业务模式结合,调控如何介入?5、国家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要重点解决跨境结算的问题。
1、打造产业应用引擎,创建共享数字经济场景化新空间;2、数字经济是万物互联数字时代,面向行业、城市区域的数字驱动的、多方协同的“生态链平台”,是S2B2C经济模式中的S,是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空间;3、数字经济关键核心特征:空间平台化(数字经济赋能的通道)、交易的场景化(商业活动新空间)、数据的源属化(公平、共享、安全、可信的数字经济新数据生态)。
1、数字经济分狭义广义之分,信息化、渗透率,数字经济用数字驱动实体产业的新型经济形态;
2、驱动、流通、应用是数字经济的三个重要层面。数据产生及数据驱动是核心。各行业需不需要数字化,取决于成本及产出;
3、基础设施应包括:采(物联网)算(云)存(数字中心)管(区块链、交易所)用(网络);
4、最缺乏信用和共识的场景下,区块链应用诉求最强烈;
5、铸币权是区块链领域争夺的核心;
6、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应该具备具象性,开放性、通用性。
2、区块链改变世界的程度,将远远超过互联网,将形成新的商业形态、经济形态、组织形态、社会形态;3、区块链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角度就能覆盖的。评价一个公链项目,通常应该从技术、商业模式、经济模型和治理结构四个维度来衡量;4、不是所有业务都可以“区块链+”,纯数字形式的行业将是最先上链的,例如金融、存储。
1、目前正在研究两个课题:其一,消费者个性化定制下的认证模式;其二,工业互联网履约评价体系。这;两个课题与区块链的结合方式是什么?需要单独拿出来讨论。
1、目前已经发布了ESA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理论成果;
1、学术界、产业界要共同写论文,进行理论创新。互取所长,共补所短;
2、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应建高端专家库;